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就在两周前的升旗仪式结束之后,我们班的一名男同学心情沉重地跟我说,“老师,每当我看到我国的运动员站在颁奖台上大声唱国歌的时候,我就热血沸腾,特别自豪!可是老师,为什么我们的升旗仪式上唱国歌的声音那么小?我很想大声唱,可周围的寂静却使我发不出声来,老师,我很难过。”
听完他讲,我也很难过!
我们大家都学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一课!
那天,我走进教室,同学们像往常一样站起来,行礼,问好;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答礼,示意他们坐下。我叫他们抬头看着国旗,唱国歌。
他们神态各异地唱着:有人很激动,很大声,甚至在用手提着嗓子;有的呢,淡定、平静,在和声细语中对着口型;有的则激动过头了,边唱边笑。这是不是同学们中间存在的普遍现象呢?
我于是问起原因:
有的说因为时代不同,国歌缺乏时代感,唱起来没有感觉。有的问,为什么别的国家的国歌都那么欢快,而我们的国歌却只有悲壮!还有人告诉我说奥地利国歌《欢乐颂》好听又好唱。
可是,你们知道吗?其实,意大利的国歌叫《马梅利之歌》,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爱国诗人戈弗雷多·马梅利而作的;奥地利国歌的曲调是莫札特死去前十九天创作的清唱剧中的一部分《让我们拉起手来》。
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当时它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知识分子从苦闷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共产党员田汉刚写出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歌的歌词就被捕了,夏衍接着把故事改编成了电影,主题歌的作曲任务交给了年青的共产党员聂耳。聂耳在配曲时,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倾注到了每一个音符当中。歌曲的基调积极、高昂,激励人民向上。后来《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国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的最好写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会唱国歌唱好国歌,并从中汲取我们前行的动力。
唱响国歌,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是英雄主义的袒露,何来羞愧之感?大家觉得我们现在和平年代了,不需要唱响国歌了吗?请看吧:
1999年,科索沃战争,美军的5枚导弹精确的轰炸了中国的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遇难,20多人重伤;2001年,美军侦察机闯入中国领空,并将上前“警告”的中国侦察机撞落,飞行员王伟牺牲;2008年西藏3.14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难道你认为是少数民族吃饱了饭没事干的结果吗?还是幕后另有黑手鼓动!
同学们,大家都学过《最后一课》吧!韩麦尔先生说:怎么,你们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吗?你么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那么现在,我想说:怎么,你们还说自己爱国呢,怎么连国歌都不愿意唱,唱不响了呢?
同学们,我们的校训是什么?爱国,求知!如果你爱国,如果你爱校,那就从大声唱国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