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分校科学组赴南山区育才中学听课纪实
作者:
百外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5-03-13|0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活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习惯于分科教学的老师们面临一系列艰难的挑战,转变教学观念,取得课程改革的新突破,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引领,更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的自觉学习和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校把目光投向那些点燃新课改星星之火并使之燎原的地方——新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南山。开学伊始,科学组全体教师,在邬晓莉校长的带领下,迎着寒风,来到了南山育才中学,零距离感悟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课堂。
我们听的第一节课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主要涉及化学知识,讲课的黄老师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事先写好物质或元素名称的卡片,通过接力游戏,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在谈笑中,体会了科学的分类方法,把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享受了与他人合作的快乐。真没有想到,黄老师原先是教物理的。
第二节课,我们又听了付老师的课:《声音的特征》,新课之前,美妙的音乐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精采的有声世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的?让我们一起探究其中的秘密……。一位年青的生物老师,讲授物理课显得那么自信,自然亲和的教态,优美简洁的语言把教师和学生拉成了零距离。教师在和学生的愉快对话中,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同样是击鼓声,听起来为什么不同?小华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客厅里的妈妈听到了灌水的声音,提醒她:“小华,水快满了!”这是什么道理?有经验的养蜂人,从蜜蜂飞过的声音,就可以辨别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打电话时,熟人的声音一下就听出来……这些生活问题的解迷,紧紧扣住了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了解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使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击鼓、弹琴、唱歌……一声声歌声、笑声,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成长的真谛,体会到“从生活到科学,从科学到社会”的学习意义。
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使他们的品德、兴趣、情感得到培养,关键是要把活生生的生活引进课堂,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就是课改的内涵。课下座谈中,育才中学科学组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语言:“勤勉从教是课改的动力,团队精神是课改的支撑。”迎着困难上,依靠集体智慧,才能掌握课改的主动权。
暂短的听课,虽然无法更深入地了解南山课改的全貌,但我们已深深感受到实验区的老师们在课改路上的艰辛,收获和喜悦。课改能走到这一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长期的艰苦努力。只要我们努力进取,发挥集体力量,我们也一定会成功。(王家华)